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张立冬副研究员为我院学生作报告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5-27浏览次数:1323

 

首先,张老师介绍了阐释贫困的三个主要视角。其一 ,从贫困的界定来看,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从最低生理上的需要确定贫困线,而相对贫困是指收入远远低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其二,从贫困的动态性来看,贫困可以分为持久性贫困和暂时性贫困。持久性贫困是指贫困家庭或人口在长期内一直处于贫困的境地之中,而暂时性贫困是指贫困家庭或者人口在贫困和非贫困的状态中摇摆。其三,从贫困的原因来看,可以分为收入贫困和能力匮乏。收入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没有足够的收入满足其基本需要,能力匮乏则是指由于个体或家庭的基本可行能力不足导致贫困。对于摆脱贫困的方法而言,提高收入只是实现一定福祉水平的工具,改善人的发展能力才是真正的目的。
同时,张老师重点强调了对贫困的研究必须采用多维度的视角,即从单一的经济维度拓展到包括收入、健康、教育、保障、就业、卫生、资产等多个维度,从而使公共政策关注于贫困人口发展能力的提升这一最重要的目的。
紧接着,张老师结合一系列数据,阐述了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总体而言,本世纪以来农村贫困发生率已经显著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的主要形态已转换为暂时性贫困。但表现出新的特征:一方面是大量脱贫农户家庭经济较为脆弱,很容易在脱贫与返贫之间相互摇摆;另一方面是尚未脱贫农户中的很大一部分表现为脱贫难度较大的持久性贫困。
那么,针对这一现状,扶贫政策应当如何调整呢?对于少数持久性贫困农户,要继续实施以提高其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资为主要手段的反贫困措施;对于绝大部分暂时性贫困农户而言,未来的扶贫政策应重点实施提高此类贫困农户应对收入波动能力的扶贫措施。不仅如此,政府应将农村反贫困的识别和瞄准从收入单一维度拓展到收入、教育、卫生、健康和资产等五个方面的多维度,建立“五位一体”的扶贫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加强对农村贫困居民的能力开发,从而巩固经济维度的扶贫成果。
张立冬副研究员的讲座条理清晰、论证有力,令在场的同学对贫困问题和扶贫政策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